廣西南寧注水肉為何屢禁不止深芬儀器助力注水肉檢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5月29日晚,南寧第三期《電視問政》繼續開播,本期節目聚焦食品安全問題,注水肉為何屢禁不止,節目現場主持人就在各環節監管不到位的南寧市商務局、食藥監局、江南區以及青秀區等進行了問政。
監管“注水”不給力 注水肉屢禁不止
市民楊反映,買回來的牛肉都是注水肉,經常是小炒牛肉炒著炒著就成了水煮牛肉。
為了求證,行風監督員選取了金牛橋、淡村、五里亭等七家農貿市場22個豬肉和牛肉攤點進行快速檢測。結果顯示,7個菜市17個豬肉攤的豬肉平均水分含量為78.75%,5個牛肉攤的牛肉平均水分含量為77.62%
按照國家標準,豬肉、牛肉的含水量多不能超過77%,如果超過,既可判定為注水肉,或含水量超標。
面對行風監督員檢測出來的水分超標,不少肉攤老板紛紛拿出動物檢驗合格證明和肉品肉質檢驗合格證,以證“清白”。行風監督員看到,票據蓋有檢驗部門的公章,都寫有“本批動物產品經檢驗合格”字樣。
有攤主向行風監督員介紹,他們認為有的屠宰廠豬肉長期水分偏高,有些屠宰場相對正常。也有攤主說,從外地來的生豬水分偏高,本地生豬水分相對正常。至于水分偏高的原因是人為注水還是正常飼養造成的,又或者是俗稱的“返水”,他們也弄不明白。
南寧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黃明瑞回應:對于注水肉的問題,我們從改革以來就一直堅持打擊,特別是今年夏季針對肉類食品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行動,發現問題后馬上進行懲處。首先我們要從源頭上杜絕注水肉,第二,肉類在進入市場要進行檢驗檢測,合格以后才能上市銷售,市場開放方要建立查驗查證制度,作為監管部門要加大巡查力度,發現有違法添加的要立案進行查處。
猖獗的凍肉多次舉報無下文
5月7日上午11點30分,劉圩鎮覃坡一處廢棄的木片廠區內,兩輛玉林牌照的紅色集裝箱貨車停放在空地,幾個貨車司機邊觀望邊等待。兩小時后,一輛藍色大貨車開進廢棄廠區,并與其中一輛集裝箱貨車尾對尾交接。
行風監督員發現,兩輛車的車尾間隙極小,只依稀看到有人在穿梭。整個裝卸持續了近4個小時,七點左右,藍色大貨車駛離木材加工廠,并在高速路口脫離了行風監督員的追蹤。在集裝箱停留的同一地點,行風監督員在空地搜尋發現,地面上散落著大量廢棄的包裝繩和看不清字跡的瓦棱紙包裝以及十多個沾滿泥土的雞爪。
就在貨車司機休息過的地方,行風監督員發現了27張凍肉交易票據散落在塑料籃子里面。經過清點,27張票據顯示有6022件凍肉貨物在此交易。按照每件凍肉15公斤來計算,這27張票據的貨運量就超過90噸。舉報人表示,針對劉圩鎮覃坡的凍肉轉運,有人多次向有關部門舉報,但奇怪的是,這些舉報幾乎沒有效果。
青秀區人民政府區長韋敏宏回應:對于城區開展的打擊凍肉的行動不是很滿意,就是因為打擊的效果不明顯,才有了凍肉的泛濫。這個也反映了我們的宣傳力度不夠,地方基層組織力量薄弱,針對打擊凍肉問題,城區成立了工作小組,設立了伶俐、劉圩鎮兩個工作點,2015年3月份縣區打辦成立以來,我們青秀區已經開展聯合行動77次,繳獲了213噸凍肉。
南寧市商務局局長梁培正:南寧市成立了打辦,放在商務局,組織協調全市的打工作,按照工作部署,南寧市在打擊面取得了成效,原來的凍肉的冷庫是在城區,經過我們打擊現在已經漂移到城鄉結合部,我們今年共開展了60多次聯合執法行動,主要針對凍品、糖、糧食等食品物品。一共罰沒4000多噸凍品、大米500多噸、糖200多噸。
凍肉利潤驚人 監管力度不到位
5月9日下午,行風監督員來到位于魯班路1號的凍品批發市場。據這位凍品批發店的工作人員說該店之前賣過凍品,但因為當天上午相關部門剛來檢查,因此要避避風頭。當行風監督員又走進另一家名叫“香之源”的凍品批發店,發現了兩包無任何中文標識的凍品牛肉就堂而皇之地放在冰柜里。經店員介紹,這些牛肉就是牛肉,價格21塊一斤。
行風監督員還來到淡村市場,在市場八號樓的一樓,有2家店鋪的銷售人員很明確地表示有凍肉賣,但是這些凍肉并沒有存放在市場內,需要去的地點“看貨”。
行風監督員還來到淡村市場,在市場八號樓的一樓,有2家店鋪的銷售人員很明確地表示有凍肉賣,但是這些凍肉并沒有存放在市場內,需要去的地點“看貨”。
銷售人員說,像這種凍牛肉,他們每次進貨都有幾千斤,而且買的人很多,基本上兩三天就可以賣出800多斤。
據店內銷售人員介紹,近一個月,食藥監部門經常來查凍品。但銷售人員也透露,他們有時候能提前收到相關部門要進行檢查的通知。接到通知后,他們就會迅速轉移凍肉。當然,也有被查到并且被罰款的時候,但畢竟還是有利可圖,交完罰款,他們還是會繼續銷售凍品。
江南區人民政府區長黃海韜:如果發現我們工作人員有通風報信的情況,一定要嚴查。針對于視頻中凍肉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說明了我們的工作人員有時查的時候沒有認真查,查得不*,回去以后要嚴查我們工作的作風,同時也要保持高壓態勢,拿出我們堅決的態度,有力的措施,讓品無處可藏。